央視《匠心》欄目采訪旭龍彈簧廠總經理
央視《匠心》欄目采訪旭龍彈簧廠總經理
周海森 先生! 您好:
歡迎您參與2018年6月8號紀錄片甄選活動,為了更好的體現貴公司企業的形象及企業家背后的匠心故事,電視臺特此對企業家進行5-10分鐘的采訪,并遞交到欄目組進行審核。
1.企業家先做個自我介紹以及選擇本行業的初衷是什么?行業發展看法?
我叫周海森,來自佛山市南海旭龍彈簧廠。
我是17歲就進入彈簧行業,那是1979年,我在我們公社辦的彈簧廠里開始做學徒,跟著幾個老師傅學做彈簧,那時沒太多想法,就想學個技術傍身,事實上當時也沒太多選擇,但隨著自己技術的提升,就喜歡上這個行業,算是結緣了,一做就是幾十年,明年是第40個年頭了,基本上可以說一輩子都在跟彈簧打交道,有很深的感情了。
行業發展的話,我認為彈簧行業還有長足的發展空間,畢竟彈簧這個東西有上千年的歷史了,古人打獵作戰用的弓就是屬于片彈簧,是彈簧的一個種類,就算是從第一次工業革命帶動彈簧成為一個產業,也有幾百年歷史了,彈簧行業一直在不斷發展,到今天為止,基本上只要是制造業,都會用到彈簧,比如對面這個攝影師戴的眼鏡,那個眼鏡腿里就有一個小扭簧,他用來撐住攝影機的三腳架有個云臺,那個云臺就一個壓簧,所以彈簧的應用面非常廣,市場也很大,尤其是國家發布了2025戰略,對實業、制造業非常重視,我們彈簧行業也會因此而受益,隨之蓬勃發展。
2.您們公司的品牌核心理念是什么?
我們的品牌核心理念就是精益求精,誠信為本,質量取勝,打造一個彈簧行業的民族品牌。
謝謝!
3.工匠精神寫入政府工作報告,請問您怎么理解工匠精神和您企業工匠精神的體現?
非常高興看到這一舉措,說明國家越來越重視制造業,我是從毛澤東時代走過來的,毛主席曾說過“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,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”,在我看來,毛主席在很多年前就已經在宣揚工匠精神了,一輩子做好事,不僅是專注,而且是專注地有益于人民的事,用現在的話講就是創造價值,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。
我們旭龍彈簧前身是集體所有制企業,屬于公社的,從1979年起至今,30多年了,一直專注于做彈簧,雖有調整,但調整的是產品結構,增加彈簧種類,去除和淘汰低要求低價值的彈簧品種,這是我們企業專注的工匠精神,三十年如一日,一心做好彈簧。
其次,我們是秉著精益求精的態度去做彈簧,在我眼里,沒有任何一件事是簡單的,就看你對自己要求高不高,這兩天正在高考,讓我想起以前讀書時的考試,考完試家長就很關心孩子考得怎么樣,一個小孩A說,很容易??!另一個小孩B跟家長匯報說,恩,這個考試還是挺有難度的。結果成績出來,A打60分,B打了90分,這就是區別,對自己要求只有60分,肯定很容易就達到要求了,但這樣的產品肯定進不了985和211,我們旭龍做彈簧總是把自己的及格線定為90分(當然滿分是100了),我們內部的質檢標準一般要高于客戶標準和行業標準,舉個例子,各位在自己辦公室坐的大班椅,那個椅子的底座里面就有一組彈簧,控制椅背躺下去還能彈回來,客戶給我們的疲勞壽命要求是20萬次,這個標準在行業已經是高標準了,因為我們配套這個客戶生產的大班椅都是出口的,但我們想做得更好,所以內部質檢標準就是50萬次,雖然把技術部和品質部折騰個死去活來,但結果是很好的,內部達標50萬次,遠超客戶標準和行業標準,我們的彈簧隨著客戶的大班椅出口到全世界,十多年間沒有一例彈簧質量事故,這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保證了我們彈簧品質,還贏得了國外客戶的高度好評,我配套的這個大班椅工廠是幫意大利公司代工的,那個意大利公司的老板指定代工工廠必須用旭龍的彈簧,不許更換,這也算是給國產彈簧爭光了吧。
最后,我認為工匠精神也必須有創新的內涵,其實這也算是精益求精的延伸,現在技術和市場發展日新月異,為了把產品做好,滿足更高的標準甚至是挑戰極限,必須不斷去嘗試新的思路,新的方法,我對新的彈簧機械啊,新的材料工藝啊,就特別感興趣,這幾天琶洲就在搞彈簧展,我前天剛去看過,基本上這種行業展會,不管我們公司參不參展,我都會去轉一天,看看有什么新的技術應用到我們彈簧行業了,看準了就下手,所以基本上,在國內的彈簧廠,我們旭龍經常是第一個采用最新出的彈簧機,有一年,我在彈簧展上當場就把人家的樣機給訂了,結果人家只做了一臺來參展用的,那好,等你參完展給我也可以,反正我就是看上代表行業先進生產力的機子。
另外我們旭龍內部也非常鼓勵創新,我們三樓車間專門劃了一塊地方給技術部,給他們幾臺機,有什么新想法新工藝,大膽去嘗試,成本費用不用考慮,我老周全包!
這就是我和我們企業在實際生產中對工匠精神的理解和運用,謝謝!
4.對本次甄選活動最大的期待是什么?
我對這次甄選活動期望還是蠻高的,所以也非常感謝欄目組的匠心,能把目光投到我們這群搞制造業的老人身上。
我做了一輩子彈簧,年紀也不小了,但老驥伏櫪,志在千里,我不單單是想把我們旭龍做成一個標桿性的彈簧品牌企業,因為一枝獨秀不算春嘛,我更大的愿望是我們整個彈簧行業能夠做大做強,群龍出海,能夠在國際市場與德國日本的彈簧企業一比高下,但就目前情形來看,我們國內的彈簧與德國日本的相比,在高端產品這塊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,如何去解決這個問題,我認為最緊要最關鍵的是要解決人才的問題,目前我們彈簧行業的人才培養機制還很傳統,調機師傅基本是師徒制培養,從我們旭龍出去做調機師傅和自己開彈簧廠的,我粗略數下超過20個,在佛山我們可以說是彈簧行業的黃埔軍校了,但問題是我這個黃埔軍校都感覺到人才荒,除了調機師傅全靠自己培養,對技術人才也特別饑渴,我們這個行業還沒看到過985和211的畢業生做技術。
所以,借這個活動,特別向那些有情懷、有抱負、有匠心的年輕朋友們呼吁,歡迎投身制造業,歡迎投身彈簧行業,廣闊天地,大有所為!
謝謝!